iPhone 7硬件参数曝光;三星公布Exynos M1细节;台湾大量DRAM人才跳槽大陆;英特尔vPro芯片有“后门”
8/30半导体新闻点评:今天芯闻真不少,处理核心唱主角,光电显示有亮点,台湾同胞多烦恼。我们一直在不懈地抛砖引玉,欢迎行业专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1、iPhone 7和iPhone 7 Plus硬件参数曝光
TNW中文站消息,苹果9月7日的发布会正在临近,而苹果两款新产品,即iPhone 7和iPhone 7 Plus的参数也已曝光。
iPhone 7参数如下:
屏幕:4.7英寸、分辨率750x1334;处理器:A10和M10;RAM:2GB LPDDR4;电池:1960毫安时;摄像头:1200万像素、1/2.6英寸传感器、F/1.9光圈,1:3微米像素。
iPhone 7 Plus的参数如下:
屏幕:5.5英寸、分辨率1080x1920;处理器:A10和M10;RAM:3GB LPDDR4;电池:2910毫安时;摄像头:双1200万像素、1/3英寸传感器、F/1.9光圈。
相对于iPhone 6s和iPhone 6s Plus,新款iPhone有着更大的电池容量,而Plus型号的RAM要大1GB。摄像头的升级最明显,此前6s和6s Plus的摄像头参数为1200万像素、1/3英寸传感器、F/2.2光圈、1:22微米像素。尽管没有提供新的摄像头功能,但升级后的摄像头,尤其是双1200万像素镜头,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一年一度地果粉狂欢节马上就要到了,9月7日,苹果将发布新品,iPhone一如既往地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说实话,也够难为苹果的,果粉每年都期望iPhone有突破性的创新和惊喜出现,可这想起来容易,做起来是不可能的!总的来说,iPhone 6和iPhone 7都可以说是过渡性的产品,大家都在期待明年的iPhone 8,那时才会有真正的亮点出现。不过今年的iPhone 7也搭上了双摄像头这班车,也是个亮点啊。
2、三星公布自主CPU架构Exynos M1设计细节
Hots Chips大会上,三星终于公布了Exynos M1(代号为猫鼬Mongoose)的一些架构设计资料。M1架构基于ARMv8 32/64位指令集,是三星第一次从零开始做CPU架构设计,从立项到流片历时3年,看来是在2013年Galaxy S4发布前后启动的。
由于采用了14nm FinFET先进工艺和自主架构,M1的核心频率可达2.6GHz,核心功耗则不到3W,因此可以同时集成4个M1自主核心和4个A53小核心。
M1架构的主要特点:先进分支预测、四指令解码、四微指令分派和回退、完全乱序指令执行、多步多流预取器、低延迟低功耗缓存。
编辑评论:
传说已久的三星Exynos M1终于出炉啦!誓死要和高通骁龙和苹果A系列一较高下。先前的旗舰级移动处理器Exynos 8890就让大家眼前一亮,其性能表现与高通骁龙820旗鼓相当。此次的Exynos M1,三星是第一次从零开始做自己的CPU架构设计,看得出来,三星对这款处理器是相当的自信。一步一个脚印地搞研发,终将得到好的回报。很是期待Exynos M1在三星旗舰机中的表现!
Purism称英特尔vPro芯片有“后门”隐患
近日,国外PC厂商Purism在自家博客中掷地有声地指出,它们绝不会在笔记本上使用Intel的AMT技术和网卡设备。Intel AMT是Active Management Technology的缩写,也就是主动管理技术,设计为一个企业级的特性,服务于支持vPro的酷睿处理器和Intel Xeon,简单来讲可以帮助IT管理人员远程查询、还原、升级、保护设备。
Purism说,正是由于AMT的工作特性,使得你的电脑可以在实现“硬件级”的远程访问,比如最简单的开关机、访问共享文件、运行程序、键盘记录等,换言之,AMT实质上就是“后门”。
如果要启用AMT,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支持vPro博锐技术的芯片,二是Intel出品的网卡,三是安装企业级的ME管理程序(Intel Management Engine)。Purism现在做的是,掐断不用Intel的网卡,二是安装消费级的ME管理程序。
Purism是一家起源于众筹平台Crowd Supply的初创公司,主力开发搭载PureOS和Qubes OS安全操作系统(基于Linux)的笔记本,由于Qubes的虚拟化对硬件性能要求较高,它们的Librem 13机型不得不采用i5以上的处理器。
行业老大英特尔又挨刀了,这次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初创小公司,虽然翻不起什么大浪来,但是也够让人恶心的。谁恶心呢?都恶心:英特尔被这么弄一下会觉得恶心;我们这些中华大众消费者也会觉得恶心,因为涉及到了“后门”隐患,这个隐患多年来一直笼罩在我们的头顶,挥之不去。不管这次Purism的说法是否属实,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4、投资465亿元,华星光电将建设11代LCD及OLED面板产线
8月29日晚,TCL集团发布公告称,TCL集团、华星光电、深圳市经贸委拟在深圳市光明新区共同投资465亿元建设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G11项目”),并设立G11项目公司。
项目计划于2016年7月启动规划设计、环评等相关基础性工程;2016年12月项目开始桩基施工;2018年1月完成厂房封顶;2018年7月首台设备搬入;2019年4月完成产品点亮;2019年7月正式达到量产。
G11项目将主要采用氧化物半导体、Cu工艺、POA、Super GOA技术、OLED Printing技术;生产43"、65"、70" (21:9)、75"液晶显示屏,超大型公共显示屏,OLED显示屏。
近年来,液晶电视一直向着更大尺寸、更高分辨率方向发展,华星光电11代线一旦建成,该公司在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上的产品组合将更加丰富,有利于提升其液晶面板业务的综合竞争力。
有气魄!也实在是有钱啊!在OLED方面的发展和建设,华星光电紧追京东方的脚步,这俩国内显示面板行业大佬,似乎一直在争做擎天柱大哥的角色。这些年,华星光电已经在液晶面板领域建立了业内强大的竞争力,但在65吋等超大尺寸液晶面板上尚未布局。这次是TFT-LCD和AMOLED一起来,465亿元的投资,难道已经不把京东方放在眼里了?直接挑战三星去?拭目以待吧。
5、 OLED屏是过渡?苹果更看好Micro-LED?
群创光电副总裁、移动产品部门总经理杨弘文指出,一种名为Micro-LED的新型显示技术,最终将取代LCD成为主流显示技术。
DigiTimes刊文称,“在回应苹果将在2017年款iPhone中采用OLED技术的市场传言时,杨弘文指出,为了实现产品差异化,苹果可能采用OLED技术,但不能确定苹果会长期采用OLED技术,尤其是在苹果在自主开发Micro LED技术的情况下。”
有媒体报道称,自2014年收购Micro-LED技术公司LuxVue后,苹果可能在开发Micro-LED技术。2013年12月,LuxVue为开发Micro-LED技术融资2520万美元,它还申请了数件Micro-LED专利。当时,LuxVue一名投资者表示,该公司“在显示屏领域取得了技术性突破”。
Micro-LED显示屏更轻、更薄,色域、亮度和分辨率都将获得进一步提升。不同于传统LCD的是,Micro-LED显示屏不要求使用背光源,但制造难度高,而且成本高昂。
编辑评论:
OLED技术和市场还没有真正成熟,又在炒Micro LED啦!只要是一和苹果沾上边的新技术,那一定是备受瞩目,最近几个月,这个Micro LED时不时地出来露脸,生怕人们忘记它,是真真真正正的好技术,还是只来炒作一下而已,我更倾向于后者。你怎么看?
6、英伟达用三星14纳米制程 是否会长久?
前段时间,已经有一些专注于PC显卡的专家推测称,英伟达(NVIDIA)将会与专利战的竞争对手三星(Samsung)展开长期的生产合作伙伴关系,为其代工生产GPU图形处理器,从而抛弃此前合作多年的中国台湾半导体制造商台积电(TSMC)。
就目前而言,英伟达和三星官方都没有对此消息进行证实。但假设两者真的进行了战略合作,台积电也失去了来自英伟达的订单,相信这一笔交易也不会令英伟达感到满意,这是为什么呢?
迄今为止,英伟达所公布的一系列基于帕斯卡(Pascal)架构设计的图形处理器,包括GP100、GP102、GP104和GP106,均完全基于台积电的16纳米制程打造。而当前比较不那么明确的产品,只有即将发表的GP107和GP108芯片,这两者主要用于相对低端的显卡产品。所以,英伟达既可以选择由传闻中的三星负责生产,也可以照顾老朋友台积电。
根据之前一些谣言了解,英伟达的下一代代号为伏特(Volta)图形处理器架构,也将基于14/16纳米制程制造,而且不止一个所谓的内幕人士爆料类似的消息。还有所谓的预言也提到,英伟达会一直采用14/16纳米的制程制程相当长一段时间,并不打算拥抱10纳米,而是考虑未来的产品直接迁移到7纳米技术上。
尽管三星赢得了英伟达一部分14纳米制程的产品订单,但不太可能延续两个或更多的产品周期。台积电在2018年的制程技术将领先于三星,这有助于重新获得英伟达的订单。另外,老黄对产品的品质十分敏感,又不希望使用不成熟的技术,可能不会做出多样化供应商的决定。
7、 人才跳槽大陆 台湾DRAM艰难度日
DRAM产业面临挑战,业绩持续恶化,2015年华亚科前董事长高启全更跳槽紫光,现在更传出他将大举挖角台湾百位DRAM人才。更有分析师直言:“台湾DRAM复活无望”。
据了解,高启全目前担任长江存储COO,负责筹划DRAM产能的建设,他更动用自身人脉,挖角了华亚科及南亚科近10名主管,预计未来会有至少百位DRAM人才跳槽至大陆阵营。对此,华亚科与南亚科皆表示,对于市场臆测性传闻不予评论。
DRAM双雄业绩持续恶化,南亚科7月营收为32.51亿元新台币,较去年同期减少7.83%,华亚科7月营收则为41.27亿元新台币,较去年同期减20.1%。虽然DRAM价格跌幅有望逐渐缩小,但反弹幅度仍不乐观。
台DRAM厂受到大陆及韩国夹击,腹背受敌,据《日经新闻》报导,台湾集邦科技分析师吴雅婷表示,“台湾DRAM复活无望”,她解释,DRAM主要用于个人电脑,而个人电脑市场已趋于成熟,另外DRAM的相关专利掌握在全球大型企业手中,台湾企业则缺乏这类技术,便需支付高额的专利费用,对业绩造成拖累。
大陆的资本攻势强大无比,这几年把台湾的半导体人才挖了个够。从晶圆制造工程师,到IC设计工程师,再到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高管,管你是谁,金元砸去!你来不来?好吧,我们来了。同为华夏子孙,在哪儿不是干,都是在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做贡献嘛!不过台湾业者感觉普遍不爽啊,话说你们大陆这么干,是要对我们釜底抽薪吗?从台湾地区政府,到半导体业者,对大陆资本的进入普遍担忧并抵触。我只想说,这就是我们大陆各行各业流行的“一阵风”,刮时风卷残云,气势逼人,等这阵子过了,那就………… 不好说了。
8、 纳米天线首次实现了可见光波段内通讯
美国波士顿大学科学家首次开发出能在可见光波段内操作的纳米无线光学通讯系统,更短波长的可见光将大大缩小计算机芯片的尺寸。新系统的核心技术是一种纳米天线,能让光子成群移动并高精控制光子与表面等离子体间的相互转换。有望让无线通讯效率更高功耗更低。
据IEEE《光谱学》杂志网站报道,此前沿单一通道同时收集和发射电磁波是极大挑战,大多受限于近红外线波长范围内,而新纳米天线克服了这一障碍,让光子沿着单一通道成群移动,让通过一条单线排列的光子双向传输信息成为可能。
领导这一研究的波士顿大学教授迈克尔·劳顿表示,新系统中纳米等离子天线之间能通过光子相互通讯,两个天线间的信息传输能耗降低了50%,大大提高了无线通讯效率,这对建筑节能是一大利好。
研究人员已经证明新纳米系统在性能上完全超越硅基光学波导技术。硅基光学波导内的光散射会降低数据传输速度,而纳米天线内不仅光子能保持光速传播,表面等离子体也能以接近90%到95%的光速传播。
以前,纳米天线都是硅基的,此次是一个突破。无论最终证明哪种材料更合适,市场都会得到更紧凑和高效的通信电路。手机打一阵就发烫的尴尬将成为历史。当天线的瓶颈突破后,不发热的光芯片也将随着纳米光器件的成熟走上前台。
9、 日本半导体设备订单创9年来新高
日本半导体设备商订单明显恢复,2016年4~9月,东京威力科创等日本7大设备商合计订单额约7,300亿日元、较2015年度下半年(2015年10月~2016年3月)增加4%、且订单额创下9年半来新高。
设备订单一般反映在3~6个月后的营收表现上,被视为是业绩的领先指标。日本7大半导体设备商包括东京威力、DISCO、Hitachi High-Technologies、Advantest、Screen Holdings、东京精密和日立国际电气。
报道指出,日本设备商订单暴涨有两大助因,一为使用于伺服器的3D NAND Flash等芯片制造设备需求旺盛;二为台积电、英特尔对运算处理用芯片的细微化投资。
Yahoo Finance的资料显示,截至29日13点46分为止,东京威力上涨1.84%、Disco大涨2.4%、Hitachi High-Technologies大涨2.28%、Advantest大涨2.30%。
根据日本半导体制造装置协会(SEAJ)8月17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显示,2016年7月份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接单出货比(book-to-bill ratio;BB值)为1.23,已连续第8个月突破1;BB值高于1显示芯片设备需求优于供给。
日本半导体企业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这么多年,该国的这个行业领域一直低迷,只能坐观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在市场上叱咤风云,搞得风生水起,把早些年关注日本半导体行业的眼球,一股脑地全都给吸收过去了,导致多年来,该国的半导体行业一片萧条,死气沉沉地感觉一点一点让我们几乎忘记了它的存在。但日本强大的技术和工业基础毕竟摆在那儿,是不敢有人小觑的,如今有复苏的苗头,还是值得关注的。
【关于转载】:转载仅限全文转载并完整保留文章标题及内容,不得删改、添加内容绕开原创保护,且文章开头必须注明:转自“摩尔芯闻MooreNews”微信公众号。谢谢合作!
【关于投稿】:欢迎半导体精英投稿,一经录用将署名刊登,红包重谢!来稿邮件请在标题标明“投稿”,并在稿件中注明姓名、电话、单位和职务。欢迎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MooreRen001或发邮件到 jyzhang@moore.ren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半导体高薪职位